2024年6月30日 星期日

石牧民《台語解放記事》

大概是作者跟我差不多年紀、又都有文學背景的關係,這本書的想法跟我的想法非常相近!不過作者很用心地問了很多問題,讓我們反思目前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現象,是長期粗暴的華語霸權壟斷才產生的結果。

因為大多數觀念我在閱讀本書之前已經都知道、也贊成,所以就不再贅述。對我而言,新觀念是作者解釋台語文、白讀音的方式:如果是講述具體的溫度,我們使用「熱」的白讀「jua̍h-thinn」(熱天),但如果用在抽象的概念,就用文讀「jia̍t-tsîng」(熱情)。我們學文讀不需要讀古漢文漢詩,也不需要以「會誦讀漢文漢詩」來彰顯自己的文化優越感。這點我相當贊成;我自己想要學用台語誦讀漢文漢詩是基於我對漢文漢詩有點造詣與雅好,但是我並不覺得這是這個時代的必學。

最後面作者批評執政黨之前的「雙語國家」政策,不過對後來執政黨修正之後的「國家語言發展政策」相當肯定。我自己也覺得修正版滿不錯。另外我覺得英語的重要性比作者所認為的還重要,因為要讓台灣社會慢慢排除農業社會的傳統遺毒,用英文承載的文化和思考方式是很重要的。


1 則留言:

  1. 作者很害羞的簽到。

    關於雙語的問題,我後來也稍稍調整了立場。現在是和你比較接近的。最主要是因為反省到我自己]就是一個獲得英語能力紅利的人,我若把英語的重要性放得太低,實在不太誠實不太厚道。

    回覆刪除

蔡潔妮《書寫一部台灣美術史:一段爭議的政治進程》

第二章:美術的論述似乎很依賴藝評家,而不是由觀者直接觀看。不知是否也是儒家文化的展現,或是因為缺乏在地連結,只能用論述來學習美術感知。 第三章,我認為中國主義者對文化是很敏感,所以他們的擔憂其來有自。反而是本書作者沒有掌握到一點:就算本土化運動中台灣性與中國性混在一起,經過時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