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理想上是希望數種台灣官方語言都能夠全國通用,但是實務上我認為不太可能有足夠的資源做到十數種語言並列。當然現在科技——尤其是人工智慧——越來越進步;用科技突破資源的極限,我是相當樂觀也樂見其成。
不過以務實角度來說,我的願景是:
首先,投入資源平均發展各地,讓各地都有其獨特、並駕齊驅的高等教育與工作機會;
再以各地的歷史人文背景,讓各地有不同的語言作為主要通行語。
首先,投入資源平均發展各地,讓各地都有其獨特、並駕齊驅的高等教育與工作機會;
再以各地的歷史人文背景,讓各地有不同的語言作為主要通行語。
必需先有第一項的前提,才能有本錢做第二件事。驅逐利益是人性,沒有足夠的實際誘因,就無法吸引更多人來學習各種不同台灣語言。
我的願景啟發自Catalonia和瑞士,這些地方的實務實行,我覺得值得台灣本土派研究、借鑑。其實歐洲十九世紀形成民族國家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有為了統一國家語言而打壓各地方言的問題。Gianluca說Torino地區的方言其實很像法語——完全合理,因為Torino所在的Piedmont地區就是跟法國接壤,而跟今日義大利文——以前Toscana的方言——比較不同。我才拜訪過的Valencia也有自己的語言,但是在獨裁者Franco執政的時候被打壓。照片就是在Valencia市區的牆壁上以Valencian書寫的塗鴉。
跟Gianluca討論這個願景的時候,他提出這樣會不會讓台灣沒有共同體意識、讓台灣分裂成不同國家?我覺得這是今日歐洲人沒有認真去追究十九世紀被打壓的方言的原因。至於在台灣,我是覺得西部因為有高鐵帶來的一日生活圈,應該不至於分裂;另一方面我覺得如果共識是分裂,也沒什麼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