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7日 星期日

蕭麗紅

台灣史讀書會中有人提到蕭麗紅,就讓我想到我很華腦的時候,覺得蕭麗紅的《桂花巷》遠遠比不上張愛玲類似題材的《金鎖記》與《怨女》。因為剔紅和七巧、銀娣相比,其實還滿幸福的;七巧、銀娣也遠比剔紅變態。

現在想想,會有這樣的差別也是理所當然。台灣人的陰暗險惡面跟中國人根本不是同一個數量級。吳濁流在《台灣連翹》裡就講到,二二八發生前後,他所任職的報社裡一位外省人同事就告訴他:台灣人太天真單純,沒有辦法應付中國人的暗黑手段。

2024年10月24日 星期四

陳翠蓮的《重探戰後臺灣政治史》(一)

陳翠蓮的《重探戰後臺灣政治史》前三章,趁還沒忘記的時候先寫一下:
  1. 這本書實在太太太精彩了!第一章還沒看完我就決定給五顆星。作者爬梳許多檔案,所下的功夫真的很驚人。
  2. 書裡描述米國人和台灣人的特質,相當符合我親身的觀察。
  3. 將近十年前我很希望台灣能夠「建國」,因此認同《開羅宣言》不是正式宣言的論述。後來因為現實條件差太多,想法有所改變。不過這本書很清楚地揭示,不管是米國還是其他國家,都相當重視《開羅宣言》;換言之,違反《開羅宣言》有嚴重的代價。
  4. 所以說,台灣戰後至今的各種悲劇,蔣介石真的是始作俑者。
  5. 然後看到蔣介石各種崩潰真的好療癒。包括1951年舊金山合約簽署,中華民國被排除在外,蔣介石氣到絕食抗議四小時(禁絕朝食)。(現在知道國民黨政客的絕食抗議四小時是跟誰學的吧)
  6. 不得不承認國民黨政府戰後的外交官還是有一定的能力;相形之下,台灣本省人缺乏這種折衝樽俎的人才。很有可能是因為台灣本土菁英都在二二八被殺光光的緣故。所以說到底都是蔣介石政權造成的。
  7. 承上,國民黨對我來說,並不是只有無能、貪腐、賣台,而是他們在台灣造成的悲劇,沒有清算之前我實在無法接受他們的存在。我的觀察是台灣人的歷史感薄弱(因為義務教育學的歷史都是小說),所以意識到這點的人相當有限。

蔡潔妮《書寫一部台灣美術史:一段爭議的政治進程》

第二章:美術的論述似乎很依賴藝評家,而不是由觀者直接觀看。不知是否也是儒家文化的展現,或是因為缺乏在地連結,只能用論述來學習美術感知。 第三章,我認為中國主義者對文化是很敏感,所以他們的擔憂其來有自。反而是本書作者沒有掌握到一點:就算本土化運動中台灣性與中國性混在一起,經過時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