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聽姚嘉文在Milpitas台灣灣區文教中心的新書演講《台灣民主一百年》。原來姚嘉文曾經在Berkeley進修,灣區也是他的守備範圍。
會場的聽眾幾乎都是白頭髮的長輩,我一進去大概讓整場平均年齡減五歲;不過後來人數增加、也有一些五、六十歲的聽眾出現。因為長輩們節奏比較慢,便當也還在路上,就開放給聽眾請姚嘉文簽名。我也因此在排隊的時候認識了新朋友——當時在場除了我以外唯一黑頭髮的聽眾。
姚嘉文簽名超有誠意,每個要簽名的聽眾名字都寫上去;連我這種沒貼名牌、名字筆劃多的都不例外。
歐基桑多的場合通常控場就是很有挑戰性的任務。這次主持人是個年輕人,他開場之後、姚嘉文已經站起來準備開始演講,此時前排歐基桑開始舉手發言,實在讓人哭笑不得。
以下全憑記憶,可能有疏漏或錯誤:
- 姚嘉文說他本來打算寫台灣民主五十年,不過後來發現需要把脈絡寫清楚,只好寫到一百年,整個增加一倍。
- 一開始也算是介紹姚嘉文寫《台灣七色記》的用意。《七色記》第一本《白版戶》寫的是晉室東遷之後,推動中原士族落籍江南的「土斷」制度、遭到大力反對的故事;以此反映蔣氏政權在台灣的「籍貫」制度。整場演講姚嘉文屢屢提到趙少康的反對意見,趙少康儼然是姚嘉文的謝龍介 XDDD
- 以1895年的台灣民主國作為時間上的起始點,而《七色記》中最厚的一本《黃虎印》就是在講台灣民主國的故事。這本也被施如芳改編為歌仔戲、由唐美雲主演。雖然施如芳的劇本讓我抖了一下(不過施如芳的唱詞寫得很美,我很喜歡),唐美雲的帥氣度和姚嘉文作為原作者,還是會讓我想看這齣戲。我對台灣民主國評價是:這個組織既不台灣、又不民主、也不是一個國家,把台灣民主國當作台灣追求民主的歷史超瞎。我比較贊同吳密察把台灣民主國和乙未抗日分開來看的觀點,而這在吳密察的論文《日清戰爭與台灣:從民主國到乙未保臺之役》寫得很清楚(收錄在吳密察新出的書《台灣史是什麼》)。
- 台灣議會請願運動:姚嘉文有講到台灣議會請願運動跟朝鮮的抗日是本質上不同的運動。不過這一點在吳密察的論文集《台灣史是什麼》有不少討論,非常推薦。
- 二二八與白色恐怖
- 舊金山和約:通過考試的外交人員有2/3不知道舊金山內容、而只知道開羅宣言。因為考試沒考。
- 1958蔣介石杜勒斯聲明:是蔣政權「中國神話」的崩解
- 雷震案:1960, 1970
- 彭明敏
- 根據米國檔案,楊西崑自稱其與蔣介石表示過:「退出聯合國」是中華民國的「政治自殺」。
- 中華民國地圖一直包括中國、蒙古。有一次姚嘉文為了要跟外國朋友講這件事,帶朋友跑去洛杉磯的華文書店。結果老闆找到一張這種地圖,直接送給他們。
- 與趙少康辯論國大代表的外省席位:趙少康堅持國民大會要保留外省代表席位,姚嘉文反問,中華民國有跟外省收稅嗎?我們都知道有收稅沒代表結果是什麼(戳中我笑點),那有代表沒收稅?
- 中壢事件:反應的是民眾對國民黨政權的不滿,當時不見得真的有做票
- 美麗島大審:審判長說我都有讀你的書,我很喜歡,拜託你配合一點。不過不管怎麼判,決定的人都不是審判長。
- 1986年民進黨籌備成立時在姚嘉文家討論,而姚嘉文本人還在坐牢。
- 立委減半的嚴重後果:民進黨得票數高,席位卻少
- 沒有主權就沒辦法講民主
姚嘉文講完之後,主持人說我們可以接受三個問題。是說阿宅我願意出席實體活動就是為了要用台語問問題啊~所以我就舉手問:
感謝你一世人為台灣民主拍拚。歹勢我台語講甲足䆀ê。我有兩个問題:是按怎戰後台灣人無想欲獨立?第二个問題是,這馬有一寡台灣人足討厭民進黨、無愛投票予民進黨,你有啥物想法?這敢有可能解決?
姚嘉文回答說,第一點是因為戰後時台灣人還沒有共同體意識。日治時期日本人對台灣人不好,所以台灣人寄望「同胞」中國人會對台灣人比較好。但其實中國人對台灣人更壞。台灣人不了解中國人,才會有此誤解。第二個問題:民進黨成立的初衷是「改革台灣社會」,當時重點是「正名」「國會全面改選」「加入聯合國」。雖然國會改選達陣,但是改革並不應該就此結束;而隨著民進黨的演化,黨內也開始有「改革」和「選舉」的辯論。主張「選上公職」最重要的黨員佔上風,因此每次開會,往往先討論選舉章程,討論完之後就沒時間討論改革項目了。同時,有些黨員選上公職之後開始得意忘形,有些貪污、舞弊的問題,姚嘉文認為「跟國民黨也沒什麼兩樣,所以選民討厭民進黨也是當然,也因此蔡英文選上總統的時候,要大家『謙卑、謙卑、再謙卑』」。
我覺得姚嘉文應該是比較重視改革也比較理想化的人,所以沒有回答到我想要問的。下一個歐基桑問到有關國民教育、台語教育的問題,由周清玉回答,比較接近我想問的事。周清玉的回答簡言之是台灣很多人不知道台灣的歷史、現在也很多年輕人因為成長在民主時代、認為民主理所當然。因此,我們更應該堅持,繼續做歷史、台語教育的事工,不能讓台語(傳承台灣歷史文化的載具)和台灣歷史中斷。政府有無法辦到的事,我們應該在民間努力。
結束後我去洗手間的路上,有位大姐跟我說她很喜歡我第二個問題。我第二個問題上禮拜週末有稍微想過、跟朋友討論過要怎麼問;第一個問題是因為聽到姚嘉文講了不少日治時代的民主運動、和朝鮮的對比、加上我早上出門前剛好聽到《台灣人台灣事》「朝鮮獨立運動在台灣」那集,和開始的問候都是臨時加的。我覺得能讓我用台語發問、而且顯然大家都聽得懂,實在是太值回票價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